)什么是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可简单地解释为以校为本、以学生需求、兴趣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主力军、以学校资源及社区资源为载体。[3]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教师决策,体现地区差异和学校特色,采用实践-评估-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校本课程”这个概念,根据我们的理解,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又叫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学校中心课程革新。[5]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具有多因素的、复杂的、专业性较强的活动。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它包括:对课程材料的创造、改编或选择;课程研制人员的组织;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单项计划的制定等。就目前我国的教育而言,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的方向正在从原先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制的课程模式。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指的是学校根据本校的教育哲学,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并在校内实施以及内部评价机制的各种专业活动。
评论